身边榜样
首页 > 身边榜样 > 正文

【“立项活动”优秀成果】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 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一、项目简介

批准项目立项的党组织名称: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

项目起止时间:2020年10月~2022年6月

支部党员数:23人

参与活动的党员数:23人

支部所在单位中心工作:教学科研、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二、“立项活动”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经济贸易系教工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为核心,与闽清县桔林乡、闽侯县侯官村等基层党支部共建,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党建交流平台,打好党建引领“组合拳”,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立项立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构建“政策宣讲理论共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的基层党支部共建新格局,推进高校党建和农村党建有效融合,推动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更好地开展党建“双创”工作,从根本上引导党员教师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党员教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推深做实以党建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三、“立项活动”做法

本次立项活动打造“一核心、两平台、三原则、‘党建+N’模式”的“组合拳”开展具体工作。

(一)一核心:党建引领为核心,筑牢堡垒助振兴

党支部与闽清县桔林乡、闽侯县侯官村等基层党支部共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构建党性培养和农村经济发展两不误的“政策宣讲理论共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共建格局,凝聚校地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让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更有力。

1.讲好先锋党课,赋能乡村振兴。开展“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等党课学习,提升乡村振兴人文素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紧扣乡村党建工作实际,交流基层党建特色经验,与桔林乡各村及上街镇侯官村的基层干部探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空心化和老龄化、党员管理、党员文化素质等问题,精准施策,有效破解农村基层治理瓶颈。

2.传承红色文化,践行劳动教育。在桔林乡伴岭村的革命老区纪念馆、革命老区公园、千年古驿道南路(红军路),尚德村的书屋与知青馆,上街镇侯官村党建展馆,白塔乡百丈村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革命遗址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将党建、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创新帮扶措施,与桔林乡伴岭村的艮峰农场、宝湖村的蜜蜂养殖基地、新光村的桔柚种植园等合作,开展志愿劳动、体验农耕文化等主题党日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二)两平台:党建引领搭平台,多元赋能促振兴

党支部与桔林乡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与侯官村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依托两大平台,打造校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助力乡村振兴”的党建共建格局,积极传递“三农”政策信息,助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精准指导各农村驻点企业,多元举措助推乡村振兴。“福州大学桔林乡乡村振兴工作站”与“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既是服务校地各类党群活动的空间,也是辐射支撑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的基地。

1.讲好大思政课,解读乡村振兴。2021年6月,福州大学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正式落地于桔林乡,支部党员教师以党建为引领,以基地为载体,将乡村振兴实践有机融入到专业教学、研究中。2021年12月开展“党建引领促振兴,课程思政进乡村”思政实践教育研讨会,以农业现代化、农村基础设施、农业和粮食安全、绿色金融等为切入点,分享乡村振兴战略与专业理论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2.聚焦研学创新,感受乡村振兴。2020至2021年期间,先后六次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走进桔林乡,感受乡村之美,开展专题调研。调研团队先后到桔林乡汤兜村、尚德村、伴岭村、宝湖村等村落开展“红色”“人文”“生态”“产业”“劳动”等专题实践调研,与当地村长、工作人员深入沟通,感受乡村的变化与发展,了解乡村振兴发展困境,为乡村振兴献青春力量。

3.深入田野调研,建言乡村振兴。党支部组织科研团队在桔林乡,针对柑橘、蜂蜜、笋、白刀鱼、橄榄等产品质量、物流运输等问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及座谈;在侯官村,针对乡村文化振兴、研学基地、文旅产业规划等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及座谈;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4.激活科技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党支部选派支部党员教师申报“科技特派员”,对接具体企业,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补齐企业运营短板。已有5位党员教师与闽清县竹香农业有限公司、闽清县梅桔农业有限公司、铂美尚品(闽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科技特派员服务协议,深入企业提供各类经济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规划项目、指导企业转型升级、做好品牌宣传推广等。

(三)三原则:党建共建讲原则,夯实基础保振兴

党支部与乡村基层党支部共建,秉持“重务实、讲长效、谋共赢”三原则,夯实共建机制。健全双方长期成长对话机制,针对双方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薄弱环节和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问题,建立健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明确双方合作内容,“务实重行”切实保障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常态长效”持续推进构建党建新格局,实现“共赢共进”。乡村振兴工作站合作内容包括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展产业研究和创新、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等;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内容包括打造乡村振兴实践应用与政策研究的智库、打造乡村振兴研究的学术高地、打造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基地及打造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新阵地等。

(四)“党建+N”:党建共建新模式,乡村振兴谱新篇

1.“党建+产业”奏响“新乐章”。针对桔林乡的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销售和物流,侯官村的文旅、农耕等产业发展短板,增强乡村基层党支部“造血”能力,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开展产业人才培训,激发本土人才潜能,推动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形成并提交“打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助农增收,畅通内循环”提案;开展优质农产品推介会2次。

2.“党建+文化”激发“新活力”。利用党支部的理论宣讲和专业优势,聚焦乡村振兴需求,深化文明引领,筑牢基层阵地,弘扬先进文化,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精神动力和生机活力。开展党课学习和交流基层党建特色经验,开展红色教育和劳动教育活动,传承红色文化,提升乡村振兴人文素养。

3.“党建+科研”释放“新动能”。发挥党支部党员教师的专业优势,着眼“三农”发展实际需求,田间地头“作文章”,全方位研究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与实践,聚焦重大问题,开发科研项目,培育创新创业项目,打造研究智库和学术高地。已形成研究报告1份,撰写研究论文6篇,其中已发表2篇。

4.“党建+教学”打造“新阵地”。采用“沉浸式体验”“行走的课堂”“劳动的课堂”等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广袤天地开展学习,让教育植根于祖国大地,凸显经济学服务社会功能。依托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和改造中的桔林乡伴岭村教育基地,积极推动建设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三下乡服务点。

四、“立项活动”成效

(一)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与基层党支部的经验交流和实践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践性、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各项活动增强了支部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了党员素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影响和激发了党员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党员深入理解了“乡村振兴建设”精神,明确了自身责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贡献一份力量。

(二)创新党支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为保障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切实有效,党支部通过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和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制定了《福州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运作机制》等材料,完善党支部的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具体工作方式,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三)助推党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齐头并进

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探索“党建+”模式,成效显著:创新教学方式,让教育植根于祖国大地;挖掘研究专题,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开展社会实践,将经管力量注入乡村振兴。已开展专题调研活动20余次,其中带领学生团队开展专项实践调研及研学活动6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10余次,开展优质农产品推介会2次,凝练出课程思政等教学案例、科研论文与报告、提案等成果。

(四)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组合拳”模式已在闽清县桔林乡、闽侯县大湖乡和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等得到推广,并计划稳步向周边地区推进;项目团队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受到兄弟院校、企业、社会团体的高度关注;典型案例先后被人民日报社、人民网、东南网、中新网等宣传推广,拍摄了《探索“校地共建”乡村振兴新模式 他们在路上》微视频并上线人民数字联播网福建频道。

五、佐证材料

图1 经济贸易系教师重走红军路

图2 在革命老区纪念馆开展党史教育

图3 交流基层党建特色经验

图4 在桔柚种植园践行劳动教育.jpg

图4 在桔柚种植园践行劳动教育

图5 “福州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正式落地

图6 福州大学课程思政实践教育基地授牌

图7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

图8 “党建引领促振兴,课程思政进乡村”思政实践教育研讨会

图9 开展学生专项调研实践活动之一

图10 开展学生专项调研实践活动之二

图11 “科特派”座谈会

图12 “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后一公里’”调研并形成提案

图13 开展优质农产品推介会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城乌龙江北大道2号

邮编:350108   传真:86-0591-22866099 

© 2021 福州大学      闽ICP备05005463号-1